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公布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并正式征求意见。《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40%,用户数超过5.6亿人;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50%,5g网络使用效率明显提高;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在个人消费领域,打造一批“5g ”新型消费的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用户获得感。
多位行业专家表示,《行动计划》指明了5g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关键目标、核心任务。可以预见的是,在各行各业都大力推进5g应用创新的基础上,5g的发展将进一步换挡提速。
明确5g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行动计划》指出,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打造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深度融合新生态,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构建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双支柱,网络、平台、安全等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
通信世界网总编辑刘启诚表示,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5g基站近80万个,占全球比重近七成,连接超过1.8亿个终端。今年预计达到100万个基站,5g网络的覆盖水平会大为提升。随着5g应用的逐步渗透,5g不仅将显著提升传统行业的生产效率,还将进一步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无线电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峰表示,《行动计划》站在目前5g应用走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突出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为未来三年我国5g应用的发展做好了顶层设计,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也部署了具体的任务举措。
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副总经理俞承志认为,5g的发展正经历“三个前所未有”:国家重视前所未有,工信部等部委纷纷出台支持5g发展的产业政策;社会期待前所未有,地方政府、龙头企业、产业集群等均对5g提出了应用需求;融合进程前所未有,5g与行业融合的速度远超预期。
加快5g行业虚拟专网落地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发展3000个5g行业虚拟专网(利用5g公网为行业企业构建的5g虚拟网络)。
潘峰说,在网络建设方面,“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指标反映出网络建设和业务需求相匹配的发展思路,便于横向和纵向比较,明确了推进5g基站规模部署的目标。为了重点推进5g虚拟专网的建设和运营,《行动计划》还提出了“5g行业虚拟专网数”指标,相信未来三年我国5g虚拟专网发展将按照发展目标稳步推进。
俞承志认为,5g虚拟专网是垂直行业的基础应用,是快速融入企业生产的关键。5g虚拟专网正在带来“四个转变”:从尽力而为的网向可靠确定的网转变,从普通公众网向工业生产网转变,从数据出厂的网向数据本地的网转变,从固定模式的网向柔性定制的网转变。
“各行业都有自己的专网。如果不解决5g网络与这些行业专网的融合的问题,那么5g赋能行业就会举步维艰。”电信专家陈志刚表示,《行动计划》特别明确了“加快打通跨行业协议标准”和“加强5g频率资源保障”,就是希望能够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重要事项的统筹协调,实现5g和各行各业的协同,构建融合基础,特别是要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的5g工业专用频率使用许可模式和管理规则。
深入推进5g赋能千行百业
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行动计划》从5g应用关键环节、赋能5g应用重点领域、提升5g应用支撑能力3个方面制定了8个行动计划、4项工程,覆盖15类“5g ”重点应用,大力推动5g全面协同发展,深入推进5g赋能千行百业。
对于《行动计划》给行业带来的影响,俞承志指出,《行动计划》强调了5g与行业的融合,明确对“5g 工业互联网”“5g 车联网”“5g 智慧教育”等15个重点领域提出了要求,将引发5g与实体经济的化学反应,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以“5g 工业互联网”为例,5g将推动制造业的“四个转型”。一是5g的数字化连接能力,助力打造数字化工厂,实现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的转型。二是5g的远程化控制能力,实现劳动密集型生产向无人化、少人化生产转型。三是5g的灵活化部署能力,推动企业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向小批量、多品类、以销定产的柔性制造转型。四是5g的智能化运维能力,推动制造企业从产品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从卖设备到卖服务,实现价值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在谈及如何加快推动5g赋能千行百业时,陈志刚表示,首先,在覆盖规模上,要求到2023年每万人18个5g基站,按照14亿人口计算,大概是252万个基站。目前大概有80万个5g基站,也就意味着未来两年半时间还要新增170万个5g基站;其次,在5g网络能力上,重点建设端到端网络切片、边缘计算、高精度室内定位等能力(形式是打造共性平台);再次,在覆盖场景上,重点覆盖自贸区、工业园区、企业厂区等重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