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联日前发布的《2019-2020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7.23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5%,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5%。截至2019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突破20亿千瓦,达20.1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跨区、跨省送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预计2020年底发电装机容量21.3亿千瓦,新增1.2亿千瓦,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偏紧。
三产和居民用电拉动明显
相较2018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5%的高增速,2019年的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5%。对此,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叶春指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比回落,受宏观经济稳中趋缓影响。“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长5.7%,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
叶春认为,2018年高基数也是影响因素,因为2018年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此外,2019年夏季气温比上年同期偏低,而冬季全国气温偏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降温、取暖用电需求,负荷及用电量增长无显著变化。”
《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人均用电量5161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732千瓦时。各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5.5%、4.5%、3.4%和4.7%。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分别为780亿千瓦时、4.94万亿千瓦时、1.19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5%、3.1%、9.5%。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分别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5和0.8个百分点,二者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50%。
非化石发电增长较快
电力供应方面,延续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报告》指出,全国新增发电装机10173万千瓦,比上年少投产2612万千瓦;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6389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的62.8%,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总计8.4亿千瓦。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同比增长5.8%,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825小时,比上年降低54小时。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7995亿元,比上年下降2.0%。
分类型看,水电、核电、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3.6亿千瓦、4874万千瓦、2.1亿千瓦和2亿千瓦,火电装机达11.9亿千瓦(煤电10.4亿千瓦、气电9022万千瓦)。《报告》指出,水电、核电、并网风电和并网太阳能分别比上年增长5.7%、18.2%、10.9%和26.5%;水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分别比上年提高119小时、55小时;全国跨区、跨省送电量分别完成5405亿千瓦时和14440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11.4%。
此外,电力燃料供应由紧平衡转向总体平衡,2019年电煤供应总体有保障,价格前高后低,震荡幅度收窄,全年综合价仍超过《关于印发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的通知》规定的绿色区间上限(500-570元/吨)。
银河证券分析认为,截至1月19日,六家发电集团煤炭库存1489.65万吨,库存继续降低。展望后市,需求端电厂日耗逐步回落,供给端煤矿安全检查趋于严格,市场迎来供需两弱,价格有望平稳震荡。
建议煤电稳步转型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及电力供需分析与预测研究,中电联建议:多措并举,提升电力高质量可持续保供能力;协调发展,提高电力资源配置效率;政策引导,促进电力高效利用。
《报告》认为,更多以市场方式降低社会总体用能成本,进一步加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科学规划设置不同范畴的交易品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可提升电力高质量可持续保供能力。
煤电方面,推动煤电板块稳步转型,平抑电煤价格。建立完善容量市场及辅助服务补偿机制,逐步由单一电价向两部制电价过渡,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煤电企业转型发展;同时,给予煤电企业一定的专项资金和专项债转股政策支持,保障其更好为全社会服务,发挥系统调节兜底保供的基础作用和集中供暖供热的保民生作用。
对于电力高效利用,《报告》建议,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探索实施需求响应和精益化的有序用电;进一步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机制,以及居民阶梯电价等相关政策;加大转供电环节清理整顿,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提振实体经济的政策环境下,引导和帮助电力用户用好政策红利,提升用电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