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应用产业,一向被认为是核产业中的轻工业,但近年来如火如荼飞速发展分量显然不轻,大有与享誉核产业重工业之称的“核电”并驾齐驱之势。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近15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核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全球核技术应用产业化规模已接近万亿美元,发达国家的经济效益大多已超过国民经济总规模的2%,有些国家核技术的产值甚至已经超过核电。
这一论断充分表明,作为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核技术应用产业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特别是相对于遭遇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发展滞缓的核电,俨然已成为“新宠”。比如说,中国核技术应用产值近年来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2015年达到3000亿元;美国核技术应用的年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长期保持在4%至5%之间,2009年就已经达到6000亿美元;日本和欧洲的年产值基本占到了本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至3%。透过这组数据足可窥见,核技术应用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对本国经济的贡献逐渐凸显,在整个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突。也正如雷增光在报告所说,核技术以其高度渗透性、产业关联性等技术优势,为其发展争取广阔空间,并且已成为各国必争的战略制高点和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
然而,这位“新宠”虽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当下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说,在中国核素供应不稳定时有发生,近年来就曾出现钼-99、碘-131和碘-125等核素短缺现象,今年6月、7月相继发生同样的情况。随着我国反应堆的老化、退役,同时国家科研任务重,不能满足商用要求,2010年后我国放射性核素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主要同位素原料基本完全依赖进口。正因为此,中国专家一直在呼吁各方支持、建立和提升中国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和供应能力。韩国也同样出现类似情况,特别是2014年后,更多是依赖进口。而日本曾考虑用核电站生产放射性同位素,但其国内很多核电站已经停堆,钴-60一直依赖进口。
众所周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实现核素稳定供应是确保核技术应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那么,如何全面提升核素的供给能力,保证其源头活水呢?
一方面要强强联合,协力攻关。合作才能共赢,核技术应用产业同样如此,运用全球化思维打造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命运共同体。此次研讨会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中日韩三国已经达成共识,将建立相互沟通的合作机制,相互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共同寻求推进解决本地区核素供应的有效方案,解决核素的和可持续供应问题。作为亚洲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基础最扎实、业务最广泛、特点最突出的国家,中日韩三国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各有千秋:日本在核医学和工业应用方面有技术优势,研发和行政管理已经拥有成熟的体系;韩国的核技术应用广泛,人均拥有的技术装备和产品数量均居世界前列;中国是全球核技术应用发展最快的国家,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显然,三者联合对于未来解决他们乃至亚洲地区核素供应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另一方面要化零为整,变被动为主动。中日韩三国当前面临的窘况,与其受制于人不无关系。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之于所在的装置与设备,似乎只是配角的身份,这与如此规模的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地位极不相符。众人拾柴火焰高。就国内而言,核技术应用产业走向光明的未来,就需要这条产业链的生产、科研、管理等各环节联合起来,从分散走向集中,系统协作,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做大做强做优核技术应用产业,才能真正走出寄居他人的屋檐,构建自主、开放、可控的核技术应用全产业链技术生态,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由此可以预测,随着核技术应用新领域产业化条件日渐成熟,中日韩三国核技术应用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宽,应用规模将继续扩大,使核技术应用成为与核电并驾齐驱名副其实的两驾马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