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的通知》(发改运行〔2019〕1105号,以下简称“本次通知”),进一步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总体包括:(1)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2)支持中小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3)健全全面放开经营性发用电计划后的价格形成机制;(4)切实做好公益性用电的供应保障工作;(5)切实做好规划内清洁电源的发电保障工作;(6)加强电力直接交易的履约监管;(7)保障措施。
政策背景
发用电计划放开起源于本轮电力体制改革。近年来发用电计划放开节奏加快,2018年放开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4个行业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我们认为,本次通知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发用电计划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外,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改革,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本次通知的发布亦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
电力市场化规模扩张在即
本次通知要求,经营性电力用户的发用电计划原则上全部放开。我们测算经营性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约53%。假设政策顺利推进,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全面放开,则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的理论空间为53%,较2018年提升23个百分点。亦高于多数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水平。考虑到本次通知发布时点及政策推进节奏,我们预计2020年起电力市场化交易有望显著放量。
降成本背景下,支持中小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
新电改推进以来,受制于准入条件等因素,中小用户电力市场化参与程度较低。在2018 年四大高耗能行业全面放开发用电计划试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中小用户用电有望成为市场化交易的重要增量。本次通知明确强调“积极支持中小用户由售电公司代理参加市场化交易”,且中小用户参与方式灵活(亦可保持现有购电方式)。在降成本背景下,中小用户将有效分享改革红利。
电价形成机制的“质变”
多年以来,电力行业因电价机制的非市场化而被产业投资者、二级市场投资者所诟病。参考2018年四大高耗能行业电力用户试点,我们认为中长期来看,全面放开经营性发用电计划后,“基准电价浮动机制”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将占主导地位,电价由发电成本和电力供需情况决定。电价形成机制的改革将引发电力股投资框架的变化,长期影响不宜低估。
清洁能源优先保障,价格竞争大势所趋
为缓解清洁能源消纳问题,本次通知提出重点考虑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的保障性收购,保障工作视电源类型、区域差异而定。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随着清洁能源比例和电力市场化程度提升,清洁能源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
风险分析
上网电价超预期下行,动力煤价格超预期上涨,电力需求超预期下滑,水电来水不及预期,电力行业改革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