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从适应和引领全球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关系,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让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具有十分重大的长远和现实意义。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已激发出巨大的合作潜力。
以开放合作、互联互通促进沿线各国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应有之义。标准是国际合作、互联互通的通用语言,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
标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基础地位
标准是基础设施的质量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大多为发展中国家,能源、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以电力为例,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很多地方还没有电网,是全球缺电最严重的地区,无电人口超过10亿人;俄罗斯、中亚、东欧等地区电力设施老化问题突出,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升级;西亚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推进能源转型,减轻油气依赖,电力建设进入快速扩张期。我国在铁路、电网、大坝、桥梁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能力居世界首位,建设水平世界领先,形成了完整的标准体系和质量体系,近几年在国际国内建设了一大批世界级工程,质量水平举世公认。基础设施建设惠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能为当地民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发挥中国优势,以中国标准为准绳,高质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
标准是互联互通的基本规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全球化的大趋势,也是贸易通、民心通的基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列为优先领域。我国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沿线国家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也以此为重点,东盟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计划、老挝的“陆联国”战略,都突出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各异,有的尚未建立标准体系,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制约。互联互通、标准先行,加强沿线各国标准对接,推动标准互通,形成无空白、无交叉、无冲突的标准规范,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标准是产能合作的基础支撑。标准是国际贸易中的通用语言体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产品必须跨过标准这道关。新世纪以来,我国装备工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显著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在特高压、高铁、核电等领域已经赶超,这些领域的很多全球首台首套重大装备实现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加快我国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让更多的中国制造拿到“走出去”的通行证,不仅可以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上中国的优质装备,而且可以在沿线国家投资建厂,带动当地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国标准“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标准化建设滞后。新世纪以来,国家大力实施标准强国战略。习近平主席提出自主创新要与自主品牌、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相结合,对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标准国际化作出明确部署,我国标准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标准成功“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明显提升。在国际三大标准组织中,我国担任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副主席、国际电信联盟(itu)秘书长等职位,成为iec常任理事国,很多中国专家在国际标准组织中担任专业委员会的首席专家,大幅提升了我国制定国际标准的话语权。截至2017年3月,中国提交并立项的iso/iec标准接近600项,国家电网公司主导编制了39项国际标准。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逐渐赶超。在传统工业领域,国际标准主要由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导。在高铁、核电、特高压、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标准化工作比肩发达国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08年以来,iec新成立的5个新技术委员会全部由国家电网公司发起成立。我国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与美国、德国、日本并列为世界四大标准体系。中国主导制定的特高压、新能源接入等国际标准成为全球相关工程建设的重要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依靠特高压领先技术,成功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站送出一期、二期两个±800特高压直流工程,大量采用了中国标准。
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央企业坚持带着标准“走出去”。中土集团总承包的埃塞俄比亚到吉布提铁路,总投资40亿美元,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设备。中冶集团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投资的瑞木镍钴项目,项目总投资123亿元,采用中国标准建设,带动中国装备出口31亿元。国家电网公司总承包的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水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总投资14.6亿美元,全部按中国标准建设,主设备100%为中国制造,该工程已建成为非洲最先进的输变电工程,被埃塞俄比亚政府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世界银行和多个非洲国家派员考察,对工程质量和技术水平给予高度评价。
以中国标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是创新全球治理、促进共同繁荣的中国倡议,中国标准理所应当发挥重要作用。要让更多的中国技术成为国际标准,更多的中国标准得到国际认同,各行各业都应牢固树立标准意识,高度重视标准、提高标准质量、严格执行标准,深入推进标准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中国标准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标准顶层设计。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快制定国家标准化战略,建立高效工作体系,政府部门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科研机构、高校发挥技术支撑作用,统筹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战略规划、技术路线、政策研究,系统梳理国内、国际以及重点国家标准情况,组织空白标准攻关,建立科学标准体系。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鼓励更多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选派优秀人才进入国际标准组织,深度参与战略、政策和规则制定,充分利用国际平台,推动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在起跑线上抓好标准制定工作,加快优势领域的技术向标准转换,推动我国高铁、特高压、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标准成为国际权威标准。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在“一带一路”重大工程建设中推广使用中国标准,推进“中国技术 中国标准 中国装备 中国建设”的全链条“走出去”,建设基础设施精品工程、示范工程,扩大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标准化联盟,打造标准合作平台,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推动沿线各国铁路、电力、港口、通信等基础设施标准对接与互认。
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只要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创新思维、不懈努力,中国标准就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一带一路”这条光明大道就能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