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政策,正确提升自身战略定力,把握机遇,勇敢面对挑战是售电公司在2017年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业内专业人士表示。
电改的步伐铿锵有力。售电侧随着社会资本的不断涌入和各试点地区售电市场的日趋成熟,2016年,部分售电公司已经享受到了改革红利。那么,随着2017年电改重量级“靴子”的陆续落地,售电领域在2017年将有哪些新的看点?
看点一:交易机制更趋成熟
“政策作为灯塔,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市场模式的当下,所有参与者都需要保持与国家改革方向的高度一致。”一位来自唐山的电力工程企业针对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众所周知,我国电改的内容之一是为了将电企的盈利模式从购销差价转变为输配电价,将电费的定价由政府统一定价变为准许成本 合理收益,将过去不明确的价格组成变为公开透明,用市场化手段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在业内人士看来,先行布局的售电公司围绕着交易价格形成“赚差价”的普遍盈利模式,2016年利润总体超出预期,但并不是所有的售电公司都赚得盆满钵满,更多的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据了解,以广东省为例,据相关机构测算,2016年3-5月的电力竞价交易中,三次交易电厂向需求方合计让利5.3亿元,其中预计有近4.5亿元被售电公司获得。但是,在之后的竞价交易中,平均结算价已经由4月最多的0.148元/千瓦时下降到9月的0.037元/千瓦时,由此可见售电公司的利润已经越来越薄。2016年10月底,广东经信委又公布了一条从2017年正式开始实施的电力交易规则,其中不仅对竞价交易成交机制进行了改变,而且还将对电力大用户、售电公司采取了月结月清的方式结算偏差电量,对偏差电量要进行惩罚。同时,新规则中规定,电力用户在同一时刻只能选择一家售电公司购电(长协 竞价),合约期内维持购售电关系不变。2017年1月22日,广东省电力交易中心发布3月份集中竞价通知,明确指出,单一售电公司竞争交易总电量由15%提升至20%。
“这些新则都对售电公司的竞争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不及时消化政策,吃透政策精神,加强自身战略定力,在市场化初期的众多售电公司很有可能会迷失在市场化的未来。”业内专家有着共同的看法。
看点二: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6年的售电公司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出现这一问题原因是什么?”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售电公司是因政策而生,注定随着政策改变,这种潜在的政策风险不能消除只能应对和降低,而每个售电公司的情况不同,对政策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也不同,一些走在前沿的大中售电公司,通过建立庞大的信息收集网络略提前获知信息,或者针对新的政策对市场策略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政策风险,但是一些规模较小,或者只是看到市场红利,想来分售电市场一杯羹的‘菜鸟’型售电公司则没有这种能力。”业内高级售电管理师分析道。
“其二是市场风险,目前,多数售电公司大部分交易用户是钢厂、铝厂等工业用户,不仅用户结构单一,还要花费时间与精力筛查是否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这无形中带给我们售电公司负偏差损失的风险,毕竟从交易体量上来说,电是大宗商品,一旦大客户出现此类问题,就会让整个公司全年的利润全部泡汤。此外,还要紧盯竞争对手带来的行业压力等等。”业内企业对市场风险有着切身体会。
按照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国将有序放开除公益性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和配电增量业务,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配电业务,这给售电公司带来了更多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渠道。同时,全面放开的用户侧分布式电力市场,将实现电网公平接入,电力交易中心试点的全面铺开,推动电力直接交易大幅增加,这些都将减轻售电公司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升售电公司的生存能力,这或将是2017年售电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看点三:售电实战即将打响
“根据《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国售电公司来自电网公司、发电企业、工程建设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大型工业园区等,市场主体复杂,格局多变。”业内专家表示。
2017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出台《输配电价定价办法》之后又正式公布了《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暂行)》,而就在当月,河北、重庆、广西等省就公示了多家售电公司信息,按照规划,后期还将会有更多的省份密集型核定输配电价。
从2016年的电力竞价交易可以看出,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的售电公司受操作范围小、价格波动受限等因素影响,单纯的购售电业务难度会不断增加,“赚差价”的粗放式盈利模式之路在2017年必然会越走越窄,不同的市场主体都会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但售电公司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完成“进化”,进一步发挥“鲶鱼效应”的作用是不变的。
“目前,我国的电力交易的频率最高是一个月一次,而在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实现15分钟一次,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售电公司肯定会进行分化与再定位,真正的售电实战或许会在今年打响,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售电公司都需要面对的课题。”专家表示。